振兴物业:战“疫”工作中“最美”的物业人
2020年这个春节,新冠肺炎的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医护人员逆风前行,与病毒英勇作战,让人肃然起敬。在这些无畏的医护人员身后,还有一群默默无闻的物业人,口罩之下,认不出他们的面容,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但就是这一群普通人,他们始终坚守在抗疫最前线,为医护人员和患者守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
他们是非常时期的无名英雄,他们,担得起“最美”两字。
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汉子——物业经理孙淑英
阻击“防疫”战打响的那一刻起,振兴物业快速响应全力配合人民医院开展工作,孙淑英带领项目部全体人员积极参与这场抗疫战中,全力奋战在防疫一线岗位。
春节前原本就有10多名外地员工回家过年,面对不断加大的工作量,孙淑英连续20多天每日工作都是十六小时以上,有时候甚至加班到凌晨,她需要合理做好人员调配,保证整个项目部做到消毒到位、人员到位、防疫到位,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因为心疼着员工们的辛苦劳累,有时候负压病房、隔离病房这些重点区域的晚上消杀,孙淑英都会亲自穿上防护服去。她忘我的工作状态鼓舞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是院方工作人员还是项目部自己员工,对她都是肯定和钦佩。
“参加工作起,从来没有接手过如此艰巨的任务。我们虽然不是医生,但是我们是有责任心的物业人,必须做好医院抗疫防控的坚强屏障,尽最大努力,为奋战的医护人员和病人及他们的家属们保驾护航。这次抗疫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同时也鞭策着我们更快成长,我们会越来越优秀。”连日的工作劳累,喉咙异常嘶哑,但当孙淑英说这番话时,话语却是这么坚定,眼里闪着光,透着一股坚韧劲。
恪尽职守的守护员——感染病区保洁领班陈建丽
因为疫情的爆发和持续发酵,人民医院新增4号楼为负压病房,把5号楼全楼转成隔离病房。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病房前期的开荒保洁对物业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大挑战。
陈建丽是感染楼区域的保洁领班,4号楼和5号楼的保洁都由她负责,接到任务后,陈建丽和项目经理孙淑英等主管领导探讨并确定合理的工作方案和流程后,便迅速带领其他员工投入紧张的作业中,顾不了吃喝,一直忙碌到半夜,第二天又从一大早不停不歇到凌晨两点,工作将近二十个小时。通过几天的辛苦劳累终于为医院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而陈建丽他们,不知流下了多少的汗水。
4号楼和5号楼成为直接接触病患的高度隔离区和负压病房区后,大楼内的岗位就极负高度危险性。病区的保洁工作特别严格,陈建丽根据岗位的特殊要求,积极开展员工防疫培训和操作培训,合理安排好人员和工具的配置,并反复叮嘱班组成员一定要规范流程操作,做好自我防护。虽然家离医院远,来回要一个小时,但她哪怕再晚到家,第二天依旧早早到岗,穿梭在4号楼5号楼,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中,哪里工作最艰难,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陈建丽说,“心里确实害怕过,但是从没有过退缩的念头。疫情这么严重,岗位需要我,员工更需要我,我必须坚守岗位,更好地做好工作。虽然我们做的不是像医生那样去治病救人,可我们是在保障医生可以更好地去治病救人。”
没有豪言壮语,但陈建丽的那份敬业值守却谱写着属于物业人的担当和责任。
身先士卒的急先锋——运送中心主管吴利芬
吴利芬是运送中心的主管,抗击疫情以来,4号楼5号楼隔离病区和负压病房区病人的药品、标本、病区所需要的物资以及病人的送检等全部运送工作都由她负责。她在工作中处处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成为运送中心抗击疫情的“主心骨”和“定心丸”。
刚开始,接到运送4号楼5号楼物资的指令时,所有人都犹豫不决,吴利芬逆行而上,主动冲锋在前。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病毒并不可怕,只要坚定信念,有最强的决心,有最严的措施,尽最大的努力,全力应对,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吴利芬的公公常年卧病在床,疫情突临,儿媳妇即将临产,老的小的都需要她照顾,家里人都劝她请假,她坚决不答应,“家里的事再怎么样将就着都能熬过去,暂时的困难都可以解决,工作容不得半点将就,在这么关键的时期,大家都日夜坚守着,我绝不能为小家而舍大家。”
运送中心所有的人都被吴利芬的言行所感动,都消除顾虑,纷纷活跃在防控一线。小宝宝出生后,大家劝她去产房多看看,工作会帮助她分担。但是她总是体谅大伙的辛苦,每一次都快去快回。她说等疫情结束,一定要补回疫情期间对家人缺失的那份爱,做一个最称职的媳妇、最称职的婆婆和最称职的奶奶。
勇无畏的钢铁战士——垃圾收运主管邵云利
在抗击和控制疫情的工作中,医疗垃圾的规范回收转运工作尤为重要。而对于新冠肺炎疫情医疗废物的处理,就更需专业和小心。这一项高危的工作谁来做?主管邵云利不假思索地向物业经理说了两个字“我来”。
每一次去4号楼5号楼之前,邵云利需要穿好防护服,戴好口罩、护目镜和手套,做好层层防护,而这样的准备工作需要15到20分钟。邵云利每天定时推着专车沿着专用路线去收集,他非常认真,一丝不苟,这些医疗废物会用双层专用垃圾袋进行包装,仔细检查确保垃圾袋无破损、无渗漏,贴上‘新冠’标识,标明时间、地点及垃圾性质等信息,送到医疗垃圾回收站。结束后又要花15分钟时间脱下身上的防护装备,闷热不透气的装备让他全身是汗。
“这是一项高风险、易被感染的工作,压力大。”邵云利坦言,家里人刚开始知道他在收4号楼5号楼的医疗垃圾,并不支持他,包括周边邻居都极力反对,但是再艰难,也一定要坚持抗疫到底。其实只要自己严格按照规章和流程操作,更加小心谨慎即可,也没什么好害怕的。
邵云利笑着说,疫情医疗废物垃圾处置得成功与否,关系着阻击疫情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否守住。疫情来势汹汹,我们逆行而上,不是因为英勇,而是我们被需要,真的是“使命在肩,责任重大”。现在每天出门,家里人总是叮嘱我要注意安全,希望更多人关注、理解并支持他们这些也在抗疫一线的“医废人”。
坚持就是品牌,扛住就是胜利。这不是一个城、一群人的战役,而是我们所有人的战役。冬已尽,春可期,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没有预见开始,却已知道答案。我们必定会打赢这场人民健康的保卫战,取得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